纳米压痕仪-仪器化压痕法的测量系统
知识,能力,经验,从1953年至今,FISCHER就致力于涂层测厚、材料分析、纳米压痕和材料测试领域的研究与开发,不断创新出性能卓越的通用测试技术。时至今日,FISCHER仪器以其测量准确、精度高、稳定性好等特点为全球用户推崇和使用。
研究与开发
要制造具有领先地位的产品,必须有强大的研发能力作为保障。FISCHER所有的产品都在德国总部开发和生产,其雇员每5人中就有1人是研发人员。
在物理、化学、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领域拥有高等学历的专家们,持续不断地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以满足日新月异的市场需求。FISCHER还与各大高校和研究机构保持着密切的合作。
纳米压痕仪-仪器化压痕法的测量系统“德国制造”的品质
FISCHER 的产品主要都产自于内部生产线,我们相信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满足客户期望的优质产品。FISCHER拥有现代化的高科技生产设备,即使是最小的细节都会受到密切的注意,以此保证了产品始终如一的超高品质。在这里,“德国制造”不再仅仅是一个产品标示,它更是所有FISCHER 员工的骄傲,是FISCHER精神的体现。
产品分类
FISCHER仪器可以满足不同行业中大多数的测量和分析需求。为了取得最好的测量准确度和精确性,在面对不同的测量需求时应选用相对应的测量方法:无论是磁感应法、电涡流法、BETA射线背散射法、库仑法、纳米压痕法还是X射线荧光法,FISCHER总能为您提供最合适的测试技术。FISCHER 仪器以其出色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已经遍布全球各个工业和科学研究领域。FISCHER更会用严苛的质量标准和持续的发展策略为主旨,继续开发和生产技术先进、简单实用的测量系统和软件,更好地为广大客户服务。
纳米压痕测试技术的先驱
作为测量技术的先驱者,FISCHER在很早的时候就发现仪器化压痕法在测量材料硬度等机械性能方面的巨大潜力。早在1985年,第一台应用该方法生产的商业化压痕仪FISCHERSCOPE® H100就已投入了市场,至今,许多这些第一代的仪器依然在服役着。
仪器化压痕法 – 从纳米级范围测量机械性能
如今,先进表面技术的发展对测量要求越来越苛刻,使得能够测量和描述各种涂层和材料性能的测量技术也不断发展和提高。无论您的涂层是非常硬的、薄的,还是粘弹性的,FISCHER都能够以其高精度和用户界面友好的仪器化压痕测试法为每一种应用提供最佳的测量解决方案。
包括马氏硬度在内,该方法还能够准确测量压入弹性模量、蠕变以及其它描述材料性能的特征参数。主要的应用领域为涂料层、硬质涂层、电镀层、橡胶、玻璃和陶瓷及其表面覆盖层,以及液晶面板间隔物的性能测试。FISCHER的纳米压痕测试系统超越了传统显微硬度测试的限制,能够从纳米级范围快速、精确和高效地测量各种材料的机械性能。
压痕法硬度测试标准
1987年: 第一次尝试对载荷下的硬度测量进行标准化,由W. Weiler和Helmut Fischer博士在“一键化硬度测试”的论题上开展工作
1999年: FISCHER对DIN 50359-1 - 3标准的制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2000年: 国际标准DIN EN ISO 14577,FISCHER为标准委员会成员
现在: FISCHER一直在国际标准DIN EN ISO14577 1 - 4的修订方面与其保持重要合作
仪器化压痕法测试
所有应用仪器化压痕测试法来测量材料马氏硬度的FISCHER测试仪器,通常被称为纳米压痕仪。与其它硬度测试法相比,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测量材料的弹性行为,还能够从测量点上读出其它材料参量,如压入弹性模量(EIT),压入硬度(HIT)和压入蠕变(CIT),以及弹性/塑性的形变能。
仪器化压痕测试法的执行原则
在仪器化压痕测试法中,压头在特定的载荷下压入试样表面,在这个过程中连续性地记录压头的压入深度,在高载荷分辨率(≤150 nN或≤20 nN)和高位移分辨率(≤10 pm或≤2 pm)下,FISCHER的纳米压痕仪适用于各种材料及应用。仪器化压痕测试法可以测量很薄的覆盖层的材料性能,例如传感器上的、玻璃上的或媒体存储介质上的薄膜覆盖层,甚至是像各种弹性体一样的非常软的材料。
这就是传统维氏硬度测量法的极限所在:压头在特定的试验条件下压入试样内部,其压痕的残余几何形状是通过光学的方法所测得,所获得的硬度值也只能反应材料的塑性性能,不包含材料的任何弹性性能。且在极小的载荷和压痕情况下,光学方法所测得的几何形状误差极大,无法用来进行相关的硬度计算。同时,传统维氏硬度的方法也不能检测和控制其压入深度,在测量覆盖层性能方面无法避免基材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尤其在覆盖层很薄的情况下,该方法已经不再适用,因此需要用仪器化压痕法从纳米级来测量材料的性能。
纳米压痕仪-仪器化压痕法的测量系统